无锡之窗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中国制造是否真的“低价误国”?

2019-12-23 10:09:28 来源: 阅读:1

【文/科工力量专栏作者 陈辰】

自2010年成立以来,小米以高性价比和互联网模式切入手机市场,短短四五年时间即成为全球手机出货头部厂商。但在迅速崛起同时,小米的发展模式遭受不少质疑。曾有观点认为,低价是小米的原罪,无法帮助中国制造树立高端形象。但也有观点称,小米的产品是一道“价格及功能基准线”,水平推动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日前,在小米高管和“花粉”就“低价误国”的问题进行隔空骂战之后,性价比模式再度引起舆论探讨。显而易见,华为和小米都曾发迹于性价比模式,而如今前者完成了品牌升级,但小米却在这条路上陷于挣扎。可以说,两家公司是中国制造当前发展局势的缩影,即处在已完成和正在品牌升级的道路上。

中国制造是否真的“低价误国”?

整体而言,中国制造的崛起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自下而上”发展史。手机行业的华为,汽车行业的比亚迪,电器行业的海尔等等都是如此。由此,作为商业生态中的必有部分,低价产品曾是中国制造发展的“革命”土壤以及进军国际市场的“试金石”,也符合部分国情。如果说“低价误国”,那是对中国企业数十年艰辛发展的无情否定。但是,企业唯有通过升级产生品牌溢价,才能加宽商业乃至中国制造的护城河。

小米高管和“花粉”的口水仗

关于“低价误国”的争议,要从小米高管和“花粉”(华为粉丝简称)最近一次争锋相对的骂战说起。12月15日,认证为“知名互联网资讯博主”的@信通小熊猫发文质疑小米的低价模式,并称小米的低价理念是在误国。他表示:

像小米这种公司,在中国能拥有大量的粉丝和市场,本身就说明中国这个社会和结构,是有问题的,你很难想象发达国家的民众,会去崇拜这种企业,低价为荣,低价有理,低价可以作为拖累一个大国往世界级水平升级的绊脚石。

中国制造是否真的“低价误国”?

微博截图,下同

对此,最近刚刚升职为小米中国区总裁的卢伟冰回应道:“以发达国家来‘例证’本身就是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况且“发达”国家出现了沃尔玛、宜家、Costco、优衣库这些公司和品牌,全球受益。”卢伟冰所列举的优衣库、宜家等,通常在全球被认为是物美价廉的品牌。其中,小米还与宜家于2018年12月达成战略合作。

对于@信通小熊猫另外的质疑:小米没钱搞研发,给国内广大员工发工资和帮助中国制造在海外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卢伟冰回应了前两个问题,称“看看小米财报就可以(关键要会读);小米的员工很多来自全球一流高校的人才,没有高薪吸引不来。”但在最后一个问题上还是哑了火。

中国制造是否真的“低价误国”?

值得注意,在删除“低价误国”的相关微博后,笔者注意到@信通小熊猫在12月14日发布的8条微博中,其中有7条在“挺”华为。而在当日被删除的一条微博中表示:作为全球最领先的5G核心技术企业,华为对民族复兴的贡献将是无语伦比的,由此可见,谁和华为过不去,谁就是中国人民的敌人。

中国制造是否真的“低价误国”?

尽管任正非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已经批评了内部,不要过分消费国人的热情。但并非人人都能感知履行或达到他的思维与智慧境界。据了解,@信通小熊猫被不少网友质疑为华为在职员工,而若并非如此,也可以确定是一位“花粉”。由此,其发布小米“低价误国”论调微博的动机自然不难理解。

然而,这则微博被证实竟然是复制粘贴的!与今年1月16日及17日部分网友发布的微博内容完全相同。更为讽刺的是,9月4日,@信通小熊猫在微博发声称:本人最烦的就是一些媒体抄袭我微博原创内容的改文字,其中的逻辑结构你们学不来。目前,该微博也已被删除。而在当日剩余的5条微博中,也均在力挺华为。

中国制造是否真的“低价误国”?

小米集团副总裁、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

另一方面,作为小米集团副总裁、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为何会回应一个仅5万粉丝的博主?显然,他一旦回应“低价误国”这样的论调,肯定处于上风、稳赢不输。与此同时,拥有微博营销基因的小米顺势还可以制造一波营销热点。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可以发现,卢伟冰原在金立时藉藉无名,但在雷军的“指导”及小米公司的氛围熏陶下,俨然也已成为互联网舆论的“弄潮儿”。尽管他这次占据舆论上风,但此前也有不少低端碰瓷。近日,卢伟冰在接受采访时还称:将以最激进的状态迎接2020年“5G这一仗”。其“硬刚”、“回怼”的风格或将进一步淋漓发挥。

华为、小米的企业“价值”观

自2003年发布第一款手机,到2013年P6手机出现,华为这近10年间一直处于低端、仿造、低价的身位。不过,2014年,随着余承东的系列产品架构、人事改革,砍掉数千万低端机的决策以及麒麟910芯片研制成功等因素开始集体发挥化合作用,Mate7一经推出后大获成功。一举奠定了华为手机的中高端地位。

中国制造是否真的“低价误国”?

北京时间2014年9月4日晚9点,华为在柏林发布Mate7手机高配版、标配版、尊爵版。

尽管在中国高端市场取得突破,但任正非曾在2017年10月的一次讲话中指出:不能忽视低端产品。其一,虽然低端机在商业成功上赚的钱少,但是保卫了高端机的市场。其二,低端机满足于普通消费者的需要,这个世界95%还是普通消费者。因此,低端机的成功,同样也是商业成功。

任正非还指出,低端机并不是次品,要做到质量过硬:“低端机要做到质量好、成本低、生命周期内免维护。要打磨成熟、高品质的海量发货产品,这种产品经过数千万台的洗练和磨合,没有故障、质量提升、无技术风险,再通过批量采购,降低采购成本,这就是低端机的做法。”

中国制造是否真的“低价误国”?

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只能手机出货量排行榜

值得注意,小米2010年成立后,“中华酷联”等手机巨头曾对小米采取的高性价比、互联网手机打法有所不屑,但他们在三大运营商补贴减少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情况下,败相已露。最终,小米公司凭借小米和红米手机双管齐下、势如破竹,于2014年第二季度登顶全国第一。

以2016年10月25日推出的小米MIX手机为起点,小米手机走上品牌升级之路。此后,小米公司采取了包括将Redmi品牌独立运作,对小米系列手机进行“品牌向上”,成立相机部门,以及投入更多研发资金提升品牌附加值等一系列措施。但三年过去,小米仍然难以摆脱赖以生存的“性价比”模式和原本底色。

中国制造是否真的“低价误国”?

12月10日,Redmi手机官方正式发布旗下首款5G手机——Redmi K30 5G,售价1999元起。

对比来看,2018年,华为研发费用达1015亿元,投入占比销售收入为14.1%。而同期小米研发资金为58亿元,占销售收入比为3.3%。雷军曾表示,小米2019年研发投入预计达到7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左右。若小米今年营收达到2000亿元,占比将为3.5%。这样的研发投入在几大手机厂商中仍然最低。

尽管当初也采取性价比策略,但华为走的是有合理利润,给员工高薪资,以及与合作伙伴实现共赢的性价比路线。从公司基因和战略走向来看,华为深知性价比路线只是初期为了生存而采取的获得市场的手段,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方式。坚持研发投入,走技术路线,最终实现产品高端化才是真正的未来。

中国制造是否真的“低价误国”?

不过,也不可否认小米对中国手机制造业所产生的意义。2019年3月2日,雷军现身哈佛北京校友会答谢晚宴时表示,中国企业的流通效率特别慢,导致大家在制造上偷工减料,不容易做出好东西。“我们以求解的方式,做出世界上运转效率最高的公司,从而做出更高的品质,能够把价钱做到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据了解,小米曾在2014年至2015年位列国内第一、世界第三。期间,华为、OPPO、vivo等下了很大的功夫学习小米怎么做,荣耀在小米的“催化”下诞生。他们正是用性价比打法来快速逆超,让中国从山寨手机占据半壁江山,直接升级为中国手机品牌占据全球半壁江山。这较大程度推动了中国相关制造业进步。

中国制造真的“低价误国”?

“低价误国”的问题,如果延伸到小米公司之外来谈,以淘宝、天猫为代表的电商恐怕是“罪魁祸首”。因为毕竟对于一个平台来说,一家企业的体量不过是沧海一粟。众所周知,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物便是因为便宜、方便,以及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等。其中,性价比因素很多时候居于首位。

中国制造是否真的“低价误国”?

那么来看阿里巴巴电商平台是怎么“误国”的?数据显示,2018年,阿里平台创造4082万个就业机会,其中1558万个为直接就业岗位和2524万个上下游的生产制造、加工、物流等环节的带动型就业机会。按照4万亿元销售总额估算,淘宝、天猫商家拉动了约1.56万亿元新增内需,由此带动的税收超过2100亿元。

另外,在实体经济方面,由于相对“低价”的劳动力、生产资料,中国得以更加良好的进行财政资源配置,完成了高铁、跨海大桥、高速公路、机场等基础建设。以广深港高铁为例,26公里的香港段兴建8年、耗资860多亿元港币。而104.6公里的广州至深圳段历时5年建设,总投资仅为167亿元。

中国制造是否真的“低价误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发展迅速,但在多年的国内国际竞争与搏杀中,“低价”成为他们的重要砝码。不难发现,在日化、服装、食品等轻工领域,以及机床、医疗设备、汽车等重工业领域,诸多行业的中国企业都试图通过“自下而上”的道路逆袭。其中,不乏华为、比亚迪、安踏等突围成功,也不乏酷派、非常可乐、康迪等录得失败。

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其中,乡村常住人口56401万人。同时,2018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对多数农村居民来说,为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他们倾心选择低价实用的东西。

中国制造是否真的“低价误国”?中国制造是否真的“低价误国”?

2013-2018年中国城镇及农村人口数量及增速 图/中国报告网

中国的城镇居民收入相对更高,但“价廉物美”的产品同样是多数人的首选。笔者认为,这样的商业法则无论在中国农村、城镇,还是全世界都通用。由此,性价比模式并非一个国家的社会和结构问题,而是全球各国商业生态中必然存在的一环。而根据经济发展程度,这一模式在发展中国家显得相对更为重要。

对于企业而言,只要存在竞争,就必定会有价格战及性价比的问题。实力强大的一方,或可主要靠品牌、口碑、品质、研发去支撑更高的溢价。而实力弱小的一方,则需要通过价格来吸引新的客户,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这是一场长期拉锯战,最终大家会在产业、技术等升级过程中,不断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

中国制造是否真的“低价误国”?

大卖场时常做特价或折扣优惠活动吸引顾客

但是,同样需要注意价格战的弊端。长期咬牙以价格作为唯一武器去市场拼杀,将导致企业及相关产业链难以获得良好的经营利润。由此,企业对各类资源投入不足,研发平台建设能力不足,产品制造创新升级必然艰难。同时,这种模式对员工待遇保障,激发人才工作热情和创新积极性也潜在部分影响。

当前,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国家适时提倡“高质量发展”,以推进制造业升级。这对打“价格战”的中国企业提出更高发展要求,低价质次的产品或将面临被淘汰的窘境,而低价质优的产品无疑将获得市场青睐。在升级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已经建立了不逊色于海外同行的厂房和生产线,并且在做大做强同时向跨国品牌发起了冲击和挑战。

中国企业在海外价格策略怎样?

以往,“中国制造”在海外一定程度被定位为数量而非品质、低价而非高端产品的代名词。但目前,这种局势正在较快改善。3月29日,谷歌与WPP集团联合发布了《2019 BranZ中国出海品牌50强》榜单。华为、联想、阿里巴巴位列前三,紧随其后的依次是小米、字节跳动、海信、海尔、中国国航、一加、ANKER。

中国制造是否真的“低价误国”?

从其中的制造业相关企业来看,华为终端的价格策略历来是国外比国内贵不少。至于其中原因,余承东曾表示,华为的品质并不比国外差。此外在商言商,从运营层面来看销往中国的成本的确比其他国家低,那就没理由定一个比国外还高的价格。从中可见,在完成品质、品牌升级后,华为敢于在欧美 “昂首挺胸”。

对比来看,2018年11月,联想美国官网在“黑色星期五”开始推出打折活动,包括笔记本电脑、台式机、配件等在内的商品一律65折起,其中一款笔记本电脑甚至卖到270.99美元,不足1900元人民币。然而,有消费者发现,这次折扣活动中国地区不能参加,若以中国地址和银行卡购买则直接被砍单。

中国制造是否真的“低价误国”?

对国内售价高于国外的质疑,联想官方称,在中国销售的ThinkPad主流机型,绝大多数在非促销节点售价等同或低于美国价格。联想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价格中采取的是含税价格,而大部分海外机型销售的时候,因为市场习惯不同,提供的是不含税、没有任何软硬件服务的价格。另有媒体引用联想CEO杨元庆的解释称,这是因为国内税率太高及竞争压力太大。

显然,联想方面这样的解释无法令人信服。因为同样的国内市场环境和税率,华为手机做到了国内比国外便宜,为何联想电脑不能?其中的原因或与联想的产品层面一直缺乏重大突破,同时始终摆不脱工贸企业的情结有很关。人们习惯拿联想和华为做对比,是内心期待它成为华为那样体恤消费者及令国人骄傲的企业。

中国制造是否真的“低价误国”?

联想集团CEO杨元庆

经过近二十年的耕耘,海尔+GE空调的销量位居美国市场第一,占有27%的市场份额,超过欧美的伊莱克斯、惠而浦,以及日韩的三星、LG和三菱。对于海尔在美国成功的原因,有分析认为,一是海尔在美国建立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经营格局;二是与苹果、谷歌、亚马逊旗下的产品实现互联互通,合作共赢。

然而,海尔也不免受到“地摊货,一个空调就100多美元”的质疑。对此,在美国劳氏集团官方网站的一则评价或可以侧面回应:这是地球上最安静的空调!在该网站上,有75%的消费者表示愿意将海尔两款超静音系列产品推荐给朋友。从售价来看,它们是美国同等规格中卖得最贵的,售价分别为299美元和399美元。

中国制造是否真的“低价误国”?

海尔天樽空调

但在这些强势品牌之外,一些中国公司似乎仍打算通过低价来抢占市场份额。瑞银(UBS)分析师史蒂文·费希尔(Steven Fisher)曾表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和徐工机械等中国建筑设备制造商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相对较低的成本,这让它们能够在西方市场上提供比高端品牌相同配置产品低15%至40%的价格。

目前,华为、海尔和海信等企业已相对较好完成品牌升级,在全球市场受到更多认可,但仍有很多国内企业在国际舞台中话语权不足,因此性价比策略依然是他们在海外生存及获得市场的重要方式。不难发现,即便面临贸易摩擦等严峻挑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正在世界各地攻坚图强,成为“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中国制造是否真的“低价误国”?

结语

新时代,国家正提倡“高质量发展”及推动产业升级。中国的企业在发展及国际化的过程中,主体不应该靠价格取胜,而是靠质量取胜,通过研发强有力的支撑,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及修改。企业要以技术支撑,保持企业特色,如果企业的产品不能给广大消费者带来真正的价值,不能真正形成超越性价比的差异性,这样的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

整体来看,中国制造是一段波澜艰辛的“自下而上”发展史。手机行业的华为如此,PC行业的联想如此,电器行业的海尔等等也是如此。笔者认为,质优价廉的产品不仅曾是中国企业崛起的重要基础,也是商业生态中的必有部分。它们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也在全球各地受到众多消费者青睐。如果说“低价误国”,那是对低价产品的功绩抹杀,和中国企业崛起路径的无情否定。

中国制造是否真的“低价误国”?

“低价质优”、“物美价廉”是一种消费意识,也是一种商业竞争法则。而商业生存的本质之一是解决主要的需求矛盾,当世界各国的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和需求难以调和时,“性价比”便是调和主要矛盾的必然。由此,性价比厂商便可从中拓出生存及发展之道。但是,唯有通过技术、创新、质量等升级产生品牌溢价,企业才能加宽商业护城河,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更高端化迈进和升级。




推荐阅读:叶紫